今年以來,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想方設法助力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負擔、降成本、渡難關。在有關政策的引導下,融資租賃公司作為貼近市場主體的一支金融力量,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加速向普惠零售方向推動業務轉型,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客戶的服務力度,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普惠業務落地
近年來,多家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小微金融事業部門,立足租賃本源,積極布局普惠金融市場。
海通恒信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投放超過130億元;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投放降低,但仍超過50億元,公司開發并上線多款適用于小微企業及零售客戶的在線融資工具,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越秀租賃也持續提升普惠客戶服務能力,累計投放近200億元,服務中小微客戶超1.7萬戶,與設備制造廠商、先進制造業企業、汽車廠商等戰略客戶深化業務合作。
除了融資租賃公司之外,《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金融租賃公司也加速向普惠金融方向轉型,且卓有成效。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民生金融租賃零售類車輛租賃業務余額達到438.66億元,同比增幅為46.78%;零售類車輛租賃業務占比達60.70%,同比增長31.51%。2021年,光大金融租賃車輛零售業務新增投放4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70%。
“我們自2021年推進普惠金融業務以來,通過戶用光伏和普惠車輛業務實現零售轉型?!敝行沤鹑谧赓U有關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公司于2021年成立綠色租賃小組和光伏創新小組,在戶用光伏領域加大研究力度,于2021年10月27日實現戶用光伏首單線下投放。2022年,中信金融租賃上線戶用光伏租賃業務系統,目前已在戶用光伏領域實現批量投放。在乘用車領域,2022年4月,中信金融租賃首單車輛零售業務落地。截至目前,磨合階段已實現投放1200萬元。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大支持車輛零售業務的投放,實現車輛從生產、銷售到相關服務整個產業鏈的全流程金融支持。
尋求差異化發展
在有關政策引導下,近年來,金融行業全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金融領域業務熱情高漲。“租賃行業與主流金融機構相比,客觀上仍面臨服務品牌優勢不突出、競爭手段單一等問題,尤其是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也正在普惠金融這個賽道發力,客觀層面上來講,銀行資金更具優勢?!庇袠I內人士向《金融時報》記者坦言。
在不具備資金優勢的情況下,租賃公司需要聚焦融物屬性,不斷增強對設備類租賃物的價值評估和專業化運營能力,真正發揮租賃的專業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
據《金融時報》記者觀察,在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方面,已有租賃公司針對中小實體企業的需求,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務。
平安租賃及時關注中小企業設備更新、運營中需求的及時高效服務,圍繞設備“買、用、修、賣”全鏈條探索布局產業生態服務,從設備租賃到設備服務、再到生產經營,逐步加大“金融+生態”布局。據其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安租賃以設備為載體,依靠融資租賃解決每一次交易,使用、處置環節的融資需求,完成租賃生態閉環。這些服務有效促進了小微企業與設備提供方的對接,進而高效輔助中小企業完成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升級與優化,從生產端與營運端同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
科技提升小微服務能力
面向小微企業的業務具有單筆金額小、業務分散、客戶群體廣泛、時效性要求高等特點,依靠傳統的人工審批較難滿足其顯示需求,且存在人力投入過高的情況。因此,在為小微企業提供租賃服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賦能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主流租賃公司紛紛建立或引進信息科技體系,以支撐公司零售租賃業務發展,增強決策和管理效率,構建智能化風險防控體系,提升客戶體驗。
有的租賃公司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開展線上合同簽署、租賃物交付驗收、項目回訪工作,對小微企業特有業務提供非接觸式服務;還有的租賃公司搭建服務廠商經銷商和終端客戶的多個應用程序,讓小微客戶在手機上即可完成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業務申請、流程跟蹤、合同簽署、自動還款、電子發票、租后報表等多種操作,提升服務的便捷性。
針對租后管理,有的租賃公司整合租賃物遠程監控、租后變更審批、租后材料回收及歸檔、資產處置、數據統計、對外報送等功能,劃分成管理、監測、運營、處置、數據中心、預警中心和通知公告七大功能版塊,對租后全流程信息進行管理、整合、分析,有利于全面準確地把握資產信息,為后續風險處置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有業內人士表示,租賃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仍將持續,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更多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租賃模式將涌現出來,這對于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踐行租賃行業使命擔當大有裨益。(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